close

信心是一種心理狀態,自我暗示能誘發信心。

如何培養信心 


將渴望轉換成等值財富時,以下這段話可以清楚的詮釋「自我暗示」(auto-suggestion)法則的重要性:信心是一種心態,只要運用「自我暗示」法則 ,對潛意識許下誓言或不斷重覆指示,便能引導或創造出信心。


舉例來說,你閱讀本書的目的為何?理所當然,目標就是學習如何將抽象的渴望轉化成實質財富的能力。只要按部就班遵照「自我暗示」及「潛意識」的章節中的指引,就能說服潛意識,相信自己無論要求什麼都能心想事成。在潛意識接受信念後,會自動將其轉變成信心模式,只要加上明確計畫,便能實現渴望。


如果一個人不具備信心,那麼向他解釋信心發展模式就成了件苦差事,其困難度之高,如同向一個天生的盲人說明色彩的存在一般困難,因為沒有任何替代事物可與之對照。信心是一種自發性的心態,只要你可以掌握本書的十三條法則,自然可以擁有。在靈活運用各種法則後,這種心態自然水到渠成。


對潛意識賦予重複且肯定的指示,是發展自發性信心的不二法門。對於有些人之所以會成為犯罪者的原因,也許以下的例子能提供更完整的解釋。一個犯罪學者曾提出如此見解:「當人們初次犯罪時,他們對其罪行深惡痛絕。在累犯一段時間後,他們開始習慣並忍受自己的罪行。如果持續犯罪,時日一久,他們最終會以犯罪為樂而無法自拔。」


換句話說,只要每天反複傳達某個想法到潛意識,總有一天這個想法就會被潛意識接受,且要求潛意識尋求最實際的手段,把想法轉變成事實。


延續此理,請你思索這句話:「所有帶著情感的意念,加上信心,會立刻自行轉化成現實中同等或相似的事情。」意念中的情感或感覺,是意念活力、生命力和行動力的來源。當信心、愛與性慾這些情感融入意念時,要比單純的情感更有行動力。不只是信心,當意念融入任何正面或負面的情感,都有可能對潛意識產生影響。


由以上陳述就可以瞭解,不管是負面、具破壞性的意念,或正面、具建設性的意念,潛意識都能加以運作。世人所謂的「厄運」或「霉運」,此類怪異現象是有理可循的。


世上有千百萬人相信自己「命中注定」要處於貧窮和失敗,他們相信自己無法扭轉這種負面力量。因為他們先有了負面的「信心」,潛意識便加以運作使其轉為現實,因此他們才是自己「厄運」的創造者。


至此,我得重新強調,在將任何渴望轉至潛意識運作之前,你必須先期待或相信這種轉換可以成功,才能從中受惠。你的信心或信念是決定潛意識如何運作的關鍵,只要透過自我暗示對潛意識下達指示,你就有辦法「騙過」潛意識,就像我騙過我兒子的潛意識,引導他培養信心一樣。


為了讓這個「騙術」更加真實,當你對潛意識下達指示時,要儘可能的在行為舉止中表現出自己已擁有夢想中的財富。不管潛意識收到任何指示,只要指示中帶著相信或信心,便會尋求最直接和實際的途徑,將之化為現實。


以上對潛意識運作的敘述,應足以給你一個起點,透過不斷的實驗與練習,一定能獲得能力,將信心融於指示中再傳達給潛意識。請勤加練習以臻完美,光是閱讀絕對不夠。


有些人之所以成為罪犯,便源於與罪行朝夕相處。同理可證,透過向潛意識下達自發性的暗示,信心也能因此獲得培養。人類的心智終究受到意志的影響。瞭解這個道理之後,你應該更能體會正面情感對意志的重要性,所以儘量杜絕任何負面情感。
當人們的心念受到各種正面情感所支配,就提供了適合信心發展的環境。這樣的心念便能隨心所欲的對潛意識下達指示,而潛意識也必定會接受並立即採取相應行動。


自我暗示能誘發信心


自古以來,所有宗教導師皆告誡貧窮者要對萬事有信心,但他們卻從來沒有教導人們要如何培養信心。他們從未指出:「信心是一種心理狀態,自我暗示能誘發信心。」
關於此一原理,我將運用簡明易懂的詞彙,介紹所有已知的技巧,以幫助缺乏信心的人建立這種心理狀態。


對自己要有信心,對造物者要有信心。


在我們開始之前,你應該再次提醒自己:信心是賦予意念生命力、爆發力和行動力的「永恆萬靈丹」。


上述的句子值得複誦一次、兩次、三次。值得大聲唸出來!


信心是所有財富累積的起點!


信心是所有「奇蹟」的基礎,所有科學無法解釋的奧祕!


信心是失敗唯一的解藥


信心是「化學元素」,當與祈禱融合,就能直接與無窮智慧進行溝通。


信心是將人類有限心智、平凡思考的頻率,轉變成精神上之同等事物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信心是唯一媒介,能將無窮智慧的宇宙能量轉化成人類得以掌控和運用的資源。


上述每一句話都有事實可供證明!


自我暗示的力量


經由簡單的例證,上述每句話的證明都巧妙地隱藏在自我暗示這個原則裡。因此,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暗示這個主題上,探索它的本質和潛力。


眾所皆知,一個人只要對自己重複暗示,不管內容是真是假,久而久之就會相信該項暗示。如果不斷的重複一個謊言,總有一天,謊言會被當成真相,甚至會「相信」謊言為真。


一個人允許怎麼樣的意念盤據心頭,他終究會變成那樣的人。當意念被刻意放進人們心裡,加以醞釀,再融入至少一種情感來組成動力,最終會支配和控制此人的言行和舉動。


這樣我們就可以歸納出一個重要的結論:當意念與任何一種情感結合,將形成一股磁力,從「以太的頻率」(THE VIBRATIONS OF THE ETHER)中,吸引其他類似或相關聯的意念。這種被情感「磁化」的意念,可比擬為種子──當植入肥沃的土壤,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發芽和成長的繁衍之後,原本的一顆種子將演化成數以百萬顆同品種的種子。


「以太」(ether)是充滿不朽頻率的偉大宇宙空間,其中包括破壞性和建設性的頻率。「以太」隨時含有各種頻率:恐懼、貧窮、疾病、失敗、痛苦,以及繁榮、健康、成功和快樂。就像透過無線電台的媒介作用,可以同時傳播數百種不同和弦的音樂和人聲,彼此互不干擾,仍保持其身分與特色。從「以太」廣大的寶庫中,人類意念吸引到的頻率,通常與自己意念所散發的頻率一致。一個人心中的意念、想法、計畫或目的,從「以太」的各種頻率中,吸引「相呼應」的頻率,把它們加到自己的勢力範圍,這些「相呼應的頻率」逐漸成長茁壯,直到它們鳩佔鵲巢,成為此人意志的主宰。


現在我們回到起點,研究原本的思緒、計畫、目的,如何像一顆種子被栽種到心裡。我可以做出以下結論:經過重複表達,任何想法、計畫或目的都能被栽種到一個人的心裡。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求你在一開始便立下目標,或使目標明確的原因,每天一再大聲的朗讀這些目標,直到可以默記背誦,直到這些聲音的頻率可以深達你的潛意識。


我們選擇並表達出來的意念頻率,加上日常所處環境的刺激,就決定了我們會變成哪一種人。


下定決心擺脫環境的不良影響,塑造自己的人生。在檢視自己心智上的資產和負債後,你會發現自己最大的弱點,就是欠缺自信心。經過自我暗示的協助,障礙可以被克服,羞怯可以轉化為勇氣。本理論的運用方法如下:把正面的意念化為文字,一再重複背誦,直到它們成為潛意識機制中的有效工具。


建立自信心的公式


第一、我知道我有能力達成人生中的明確目標,因此我堅定要求自己不斷的用行動來實現目標,我保證從今天就開始行動。


第二、我明白自己心中的主要意念,最終會在外在世界展現出來,並逐漸轉化為具體事實。因此我每天花三十分鐘專注於意念,目的是思考我想變成我想要的人,把相對的形象在心中打造出一個清晰的意象。


第三、我知道透過自我暗示的原理,在心中持續存在的渴望,終究會尋求實際的方式,表達其背後支持的目標,因此我每天花十分鐘要求自己發展自信心。


第四、我已經清楚的寫下關於人生的明確目標,除非培養出達成目標的自信心,否則絕不會放棄嘗試。


第五、我完全明白沒有任何財富或職位可以長久存在,除非其建立在真理和公平的基礎上。因此,我不會從事對眾人沒有益處的事情。我的成功在於吸引我想運用的力量,以及和他人的合作關係。我將引導他人為我服務,因為我也願意為他人服務。我會透過發展博愛,排除敵意、羨慕、嫉妒、自私和嘲諷,因為我知道用負面態度待人,絕不會為我帶來成功。我會使他人相信我,因為我相信他們,也相信自己。
我會在這個公式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除了默誦,且每天至少大聲唸誦一次,擁有無比的信心,我的意念和行動將逐漸受到影響,並成為一個自立又成功的人。


負面意念會引來傷害


此公式背後的支柱是一個大自然的法則,至今還沒有人能解釋其原理,史上所有的科學家皆無法解答。心理學家將這個法則命名為「自我暗示」,卻從不深入探究。其實這個法則稱為什麼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透過建設性的運用,此法則對全人類的榮耀和成功都管用;反之,如果透過破壞性的運用,此法則具有同等的摧毀能力。這句話中包含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即:所有慘遭挫敗,終其一生處於貧窮、悲慘和痛苦的人,皆因受到自我暗示法則中的破壞性運用。原因是建立在這個事實──所有念頭都有其外在的表現。


潛意識(為一化學實驗室,在此所有的意念被合成,以便轉化為現實)不會區分正面或負面意念,無論我們透過意念賦予潛意識什麼資訊,它都照單全收。潛意識既可以把一個被恐懼所驅使的意念化成現實,也可以把勇氣和信心化為現實。


醫病史中有很長的篇幅詳細描述「暗示性自殺」(suggestive suicid)的案例。人們可能經由負面的「暗示」而自殺,這和其他自殺方式效果相當。在美國中西部的某個城市,一位叫作約翰.葛蘭(John Grant )的銀行主管,在未經主管同意下擅自跟銀行「借」了一大筆錢,並把這筆錢全部賭光。某天下午,銀行的查帳員來到他的分行對帳。葛蘭隨即逃離銀行,住進當地的一家旅館。三天之後,他們在旅館找到他時,他躺在床上又是嚎啕大哭又是呻吟,不斷重複的說:「天啊,這件事害死我,我顏面盡失。」不久之後,他就一命嗚呼了。醫生宣布這是「精神自殺」的案例之一。


如同電力啟動了工業之輪,在正確的使用下電力有各種用途;若運用失當,卻能奪走人命。自我暗示的法則也是如此,它既能把你提升到平順與繁榮的境界,也能把你帶到痛苦、死亡和失敗的幽谷,兩者的差別全憑你對它瞭解和運用的程度。


如果你內心充滿恐懼、懷疑和不信任,懷疑自己與無窮智慧的溝通能力,那麼根據自我暗示法則,如此欠缺信心的態度便會影響潛意識,並將之轉化為對等的現實。
這句話的準確性,如同二加二等於四一樣。


就像同一股風向,可以把一艘船吹往東方,也可以把另一艘船吹往西邊;自我暗示的法則也是一樣,它既能帶你往上提升,也能帶你向下沉淪,好壞全憑你的意念如何起航。任何人都能憑著自我暗示的法則,達到超乎想像的成就高度,如同以下詩句所描述:


如果你認為自己已被打敗,就已被打敗
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敢嘗試,就不會嘗試
如果你喜歡勝利,卻認為自己無法取勝,
幾乎可以確定你不會取勝


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輸掉,就已經輸掉
從這個世界,我們發現
成功源於意志
成敗全憑心態


如果你覺得有人已超前,你就已落後
你要把思維提高才能攀升
在取得勝利之前
一定要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


生命是一個戰場
勝利者不只屬於強壯和行動快速的人
總有一天
相信自己做得到的人也一定會取得勝利!


注意以上加粗的字體,它是一種強調,讓你可以領悟詩人心中的深切意涵。
在你體內的某個地方(可能在腦中的細胞裡),成功的種子正沉睡著,若受到刺激採取行動,就可以把你帶到遠遠超乎預期的生命高點。


信心的力量


就像音樂大師能透過小提琴的數條琴弦拉出感人肺腑的音樂,你也能喚醒腦海中沉睡的天賦,讓它達成你想達到的任何成就。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四十歲前做什麼都以失敗收場。他原本沒沒無名,直到他遇到人生中一個重大經驗,喚醒他心中和腦海裡沉睡的天賦,才躍升為世界的偉人之一。這個「經驗」混合著「哀傷」和「愛」這兩種情感,女主角是安妮.羅勒橘 ( Anne Rutledge ),他一生唯一的真愛。


我們已知「愛」和「信心」的性質相近,這也就是愛之所以能輕易將信念轉為對等精神實體的原因。經過一連串的研究,分析數百個成功人士的工作與人生的成就後,我發現幾乎在每一個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女人的愛支持著他們。愛這種情感能創造出良性的磁場,促使宇宙中飄浮著較高等且較優美的頻率,注入人們的心中和腦海。
如果你想證明信心之力量,就研究有所成就的人他們如何運用信心的力量。在一長串的名單中,首推拿撒勒教徒(Nazarene)。基督教是對人心產生最大影響的一股力量。基督教的基礎就是「信心」,無論多少人扭曲或誤解這股偉大力量的意義,無論以其名創造出多少教義和教條,皆無法表達其精義。


耶穌基督所教導的要旨和達成的成就,有人或許解釋成「奇蹟」,其實它正是信心。如果世界上有所謂「奇蹟」的現象存在,它唯一能產生的原因就是信心。很多宗教學家或自稱是基督徒的人,既不懂也不應用信心。


讓我們思考信心的力量,用全球皆知的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作為範例。他擁有的信心的可能性,是人類文明中最令人震驚的典範之一。即使沒有傳統的權力工具──金錢、戰艦、軍隊和武器,甘地展現的潛力仍遠超出當今世上任何人。甘地沒有錢,沒有家,連一套衣服都沒有,但他擁有力量。


他是如何獲得如此的巨大力量?


他透過對信心的瞭解,並將此信心植入二億人的心中,從而創造出力量。


經由信心的影響,甘地所達成的壯舉連世上最強的裝備也辦不到,也不能透過武裝或軍備達成。他達成的驚人壯舉,促使二億的人民同心同德聯合起來一致行動,宛如只有一個人一樣。


這世上除了信心,還有什麼力量能與之相提並論?


總有一天,所有員工和雇主會發現信心的潛在價值。而這一天已近在眼前,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全世界充分見識到在消費者普遍缺乏信心下,產業如何受到重創。


人類文明史中有許多智者記取了經濟大蕭條帶給人們的教訓。全世界都見識到普遍性的恐懼,可以使工商業全面癱瘓。這個經驗會讓許多工商業領袖脫穎而出,並學習甘地立下的榜樣,他在群眾運動中所用的策略,也會被運用在商場上。


從全國大城小鎮中的鋼鐵廠、煤礦、造車廠,這些領袖將從沒沒無名的基層中脫穎而出。


要收穫必須付出


記住,商業的改革勢在必行。過去的模式,由強迫和恐懼組成的經濟體,將被合作和信心所取代。未來的勞工除了領取工資,也能向股東一樣分紅,但他們首先要對雇主表達善意,停止用暴力抗爭作為交涉手法,避免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未來的勞工必須用工作效率贏得紅利。此外,最重要的是,領導者如欲獲得群眾完全的合作,發揮最高且最長久的力量,他們必須瞭解並運用所有甘地擅長的原則,別無他法!我們身處的這個機械時代顯露出一個弊病,領導者將員工視為冰冷的零件,員工只能被迫接受這種待遇。而雇主在每一項開銷上錙銖必較,只求收成不願付出。未來的口號將是:人類的幸福與滿足。當人們真正擁有這種心態,成果必定出現,且效率將遠超從前──人們不懂得結合信心、個體利益及勞力的時期。因為工商業的運作需要信心和合作,透過一件事件的分析,我們將能更清楚的理解,工商業鉅子們累積財富的方式是,先付出後才會有收穫。這件事的時代背景是1900年,美國鋼鐵公司成立初期。當你閱讀這個故事,請你記住基本的事實,就可以瞭解創意如何轉化為巨大財富:


第一、龐大的美國鋼鐵公司當初只是查爾斯.許瓦柏 (Charles M. Schwab)心中勾勒的一個幻想,後來幻想演變成實際的創意。


第二、他將信心融入創意。


第三、他擬定計畫,把創意化為實際的財務事實。


第四、他按照計畫行動,在大學校友會發表他著名的演說。


第五、他有恆心的運用並貫徹他的計畫,以堅定的決策力作為後盾,直到計畫成功為止。


第六、他以熱切的渴望替成功做好準備。


對於所有想一窺累積巨大財富秘訣的讀者,美國鋼鐵公司的創業過程有著啟發人心的作用。如果你對「思考致富」還有存疑,這個故事足以解除你任何疑慮,因為在故事中,書中所提出的十三條法則幾乎全都被派上用場。
 約翰.羅威(John Lowell)首先在紐約世界日報(NewYorkWorld- Telegram)發表文章,他生動地敘述意念的力量,經過他同意,我在此引述他的文章。


動人演說換得十億美金


「1900年12月12日晚上,全美各地八十幾位貴賓在紐約市第五大街的大學校友會(University Club)宴會廳齊聚一堂,向一位來自中西部的年輕人致敬。當晚來賓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他們即將見證美國工業史中最戲劇性的一頁。


愛德華.西門子(J. Edward Simmons)和查爾斯.史都華.史密斯(Charles Stewart Smith)舉辦這次餐宴,是為答謝查爾斯.許瓦柏(Charles M Schwab)在匹茲堡(Pittsburg)對他們的熱情款待。除了表達謝意以外,他們還想把年僅三十八歲的鋼鐵商人介紹給東部的銀行家。但他們沒有料到他會語驚四座。其實,他們早就警告過他,紐約光鮮華麗的權貴人士對冗長演講唯恐避之不及。此外,當晚銀行界的大老如史地漢家族(Stilhnans)、哈里曼家族(Harrimans)和凡德比爾茲家族(Vanderbilts)都應邀出席,如果不想讓他們心生厭煩,演說應客套且簡短,最好不超過二十分鐘。甚至連坐在查爾斯.許瓦柏右邊的約翰.皮爾邦.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都認為這是場簡短客套的餐會。


當時的報章雜誌一致認為這次晚宴會乏善可陳,而不打算作任何報導。
兩位主人和他們的貴賓享用著多達七八道餐點的豪華晚餐,各桌都只有少許的禮貌性交談。在眾多銀行家和經紀人中,只有幾個曾經見過這個來自瑪那葛拉河岸(Monongahela)的新興鋼鐵商,即使見過也都只是點頭之交。就在當晚餐會結束之際,一個價值十億美金的嬰兒,卻在眾人(包含理財之神摩根)毫無防備之下誕生。以歷史的角度來說,很可惜許瓦柏當晚的演說沒有留下任何紀錄,後來在芝加哥一個類似銀行家聚會的場合中,他重複了演說的某些部分。在多年以後,當政府控告其公司試圖瓦解鋼鐵的壟斷,許瓦柏即以證人的身分,再次提供了激起摩根等人狂熱投資的演說內容。


事實上,當晚的演說場面只能算是溫馨感人,夾雜些許的詼諧幽默,甚至還帶些許錯誤的文法,因為許瓦柏並不是個措詞文雅的人。但除此之外,對這些身價高達五十億賓客而言,該場演說實在充滿了電流般的力量。


當許瓦柏長達九十分鐘的演說結束後,全場仍陶醉不已。摩根帶著這位演說家坐到一張又高又不舒服的窗台椅上,即使兩人雙腳懸在半空,他們還是談論了超過一個小時。


許瓦柏的個人魅力魔法已開啟,而最重要也影響深遠的是他擬定一套完備且清晰的計畫,擴大對鋼鐵的需求。在金屬圈、糖、橡膠、威士忌、石油或口香糖等工業盛行托辣斯風潮後,許多人上門來找摩根,希望引起他的興趣,依樣畫葫蘆的組織鋼鐵業的托辣斯。投機客約翰.蓋茲(John W. Gates)試圖說服摩根,但摩根並不信任他。芝加哥股票經紀人比爾和吉姆摩爾兩兄弟( Bill and Jim Moor ),拼湊出火柴托辣斯和餅乾公司的計畫案,試圖說服摩根但也失敗了。律師亞伯特.蓋瑞(Elbert H. Gary)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他想要一展雄心,卻無法打動摩根的心。直到許瓦柏的口才幫助摩根將成果視覺化之前,這個史上最大膽的財經計畫,只是被視為荒誕不經的白日夢。


一個世代以前,經濟磁場開始吸引數千個小型且有時營運不佳的公司組成龐大的集團,壓縮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透過生性開朗的商界禿鷹約翰.蓋茲的運作,鋼鐵業也開始朝這個方向發展。蓋茲當時已經買下一連串小公司,合併成美國鋼鐵與電線公司(American Steel and Wire Company),並與摩根合開聯邦鋼鐵公司(Federal Steel Company)。國際牌電視(National Tube)和美國橋樑公司(American Bridge companies)原本是摩根期下的兩個小公司。在摩爾兄弟放棄火柴和餅乾的生意後,結合錫板、鐵圈、鋼板各公司和國際牌鋼鐵公司,全數合併為美國集團(American Group)。


但除了安德魯.卡內基以垂直併購高達五十三家子公司共同組成和經營的托辣斯以外,其他集團根本起不了作用。他們雖然歷經無數的合併計畫,卻動不了卡內基企業一根汗毛,摩根自己心裡明白這點,卡內基也是。卡內基從自己高聳的城堡往下俯視,看著摩根的小公司試圖突破重圍,一開始還覺得具有娛樂性,後來卻漸生厭惡。當摩根的策略開始奏效,卡內基的怒氣被激起,並尋求報復。他決定付出雙倍的價格併購對手旗下的所有鋼鐵廠。在此之前,他對鋼線、鋼管、鋼圈和鋼板一律沒有興趣,僅滿足於把生鋼原料賣給這些工廠,製成各種形狀的產品。如今有了許瓦柏當他的主將,卡內基計畫要把敵人逼到死角。


就是從許瓦柏的演說中摩根看到解決自己集團難題的解答。一個不包含卡內基王國的托辣斯,根本不成氣候,如同某個作家所說的:「一個梅子味的布丁,卻連一顆梅子都沒有。」


1900年12月12日,許瓦柏在當晚的演講中雖然並未保證,卻毫不懷疑的作出以下結論:摩根的勢力範圍可以涵蓋卡內基龐大的企業體。他提到整個世界對鋼鐵業未來的展望,在整合、精工、淘汰、廠房、礦石運輸、管理與行政、開拓外國市場等重大議題上進行討論。


除此之外,他更對當晚在場的某些投機客提出警告,指出這種常見的掠奪手法之錯誤。他們的目的在於獨佔市場,提高售價,並因而獲得暴利。許瓦柏痛斥這種短視近利的政策,並告訴聽眾,在一個百業興盛的年代,這種做法實際上只會限制市場的擴張。他主張降低鋼鐵的成本,創造出永無止境的市場需求,間接激勵鋼鐵新產品的發展,輕易取得世界貿易中的絕大部分利潤。其實,雖然許瓦柏當時並不明白,但他可算是近代「量產」概念的倡導者之一。


話說在校友會舉行的餐宴結束後,摩根回到家裡,思索著許瓦柏對未來樂觀的展望。許瓦柏回到匹茲堡(Pittsburgh)繼續經營他的「小卡內基」鋼鐵生意,而蓋瑞和其他人也回到自己的位置,繼續從事股票仲介,引頸期待下一個目標。


過不了多久,摩根大概只花了一個禮拜考慮許瓦柏提出的意見。當摩根確信自己不會有任何財務困境後,便邀請許瓦柏前來,但這個年輕人居然婉拒。許瓦柏表示,他的老闆卡內基先生如果發現自己子公司的董事長跟稱霸華爾街的死對頭摩根暗渡陳倉,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後來經過蓋瑞和其他中間人的建議,如果許瓦柏下榻費城的貝兒芙飯店( Bellevue Hotel),摩根也許會「碰巧」出現在那裡。不過當許瓦柏出現時摩根不巧的臥病在紐約的床上。基於對方是長者又屢次邀約,許瓦柏終於前往紐約,出現在這位金融家的書房。


如今,有些經濟歷史學家已經公開表示,他們相信這齣戲從頭到尾都是卡內基自導自演,包括當晚的餐宴、著名的演說、許瓦柏跟摩根週日晚的會面,一切都是這個精明的老蘇格蘭人的算計。但事實上,後來的發展卻完全相反。當許瓦柏被召到紐約去達成交易時,他根本沒有意料到他的「小老闆」卡內基會如此聽信他賣出的建議,特別是賣給這群卡內基口中不怎麼高尚的「聖徒」。但許瓦柏和摩根的會議裡,的確寫下密密麻麻共六頁的數字,代表將來重組後每一家明星鋼鐵廠的實際價值和預期獲利能力。


整個晚上,四個男人仔細衡量這些金額。其中的老大,當然就是堅持自己對於金錢有著崇高信念的摩根。跟他在一起的還有出身貴族世家的合夥人,同時身兼學者和紳士的羅伯.貝肯( Robert Bacon)。第三位是被摩根鄙視為投機者,並被當成工具的約翰.蓋茲。第四位是許瓦柏,對鋼鐵的製造和銷售瞭若指掌,勝過當時任何人。在整個商討過程中,這位匹茲堡商人的估價從未受到質疑。如果他說某一個公司價值多少,那麼那個價格就訂了下來。他也堅持,只有他提名的公司能列入合併。被提名的公司,他不付他們雙倍的併購金,不滿足這些同業朋友們的貪念,隨著摩根的加入而哄抬身價。因此他特意排除某些較大的候選公司,避免華爾街的狼豺虎豹前來分一杯羹。


當漫漫長夜過去,黎明到來,摩根站起來伸了伸懶腰。只剩下一個問題。
「你可以說服安德魯.卡內基賣出公司嗎?」摩根問道。
「我會儘量。」許瓦柏回說。
「如果你能讓他賣出,我就接手。」摩根說。


聽起來是不錯,但卡內基會賣嗎?他會開價多少?許瓦柏估計三億兩千萬美金。他會答應用什麼方法支付?普通股票或私人股票?公債?現款?沒有人可以湊足三億兩千萬美金現款!


隔年一月,在紐約威思徹斯特(Westchester)的聖安德魯高爾夫球場(St. Andrews link),卡內基穿著層層毛衣禦寒,許瓦柏一如往常,興高采烈、口若懸河的說著話,直到兩人在卡內基溫暖的小木屋坐下,才提到正事。用著在校友會裡催眠了八十個富翁的口才,許瓦柏滔滔不絕的保證退休後的優渥生活,無論如何揮霍都不會用盡的財產,終於打動了這位老者的心。卡內基終於屈服,在一小張紙片上寫下一個金額交給許瓦柏,說道:「好吧!這是我們的售價。」那個數字大約是四億美金,除了許瓦柏當初預估的三億兩千萬為基準,再加上前兩年增加的資本額八千萬。


後來,在橫越大西洋的一艘郵輪上,這位蘇格蘭老者悔恨地對摩根說:「早知道我就跟你多要一億!」


「如果你跟我要,我一定給你!」摩根爽朗的回答。


當然,此事也引起軒然大波。英國某報記者發出電報表示外國的鋼鐵工業對這個龐大集團感到「驚駭」。耶魯大學校長海德利(President Hadley)對外聲明:「除非國家立法約束托辣斯,不然在二十五年之內華府可能會出現一位皇帝。」股市操盤專家金恩(Keene)立即發揮他的看家炒作本領,在轉眼間,高達六億美金的資金湧入。卡內基坐擁數億美金,摩根財團在此單一投資進帳六千兩百萬美金,其他幾位人士,從蓋茲到蓋瑞,全都抱走數百萬美金。


年僅三十八歲的許瓦柏得到的獎賞是,出任新企業總裁直到1930年。


這個充滿戲劇性的「大企業」故事之所以被收錄在本書,因為它充分表達「夢想能轉換成具體事實」的理論。


我猜想有些讀者會質疑這種論點,一個抽象的渴望,真能轉換成具體事實嗎?有些讀者會說:「不可能無中生有!」其解答就在美國鋼鐵公司的故事裡。整個龐大組織的創造從一個人的意念開始,各地鋼鐵廠長期穩定的財經計畫也出自同一個人的意念。他的信心、渴望、想像力和毅力,是美國鋼鐵公司的主要成分。在法律核准申請後,新出爐的母公司併購了所有旗下子公司所屬的鋼鐵廠和機械設備。但根據縝密的計算,在整合數十間中小型企業,並且改為集中單一管理後,該公司採購的不動產市值共增加了六億美金的經濟效應。換句話說,許瓦柏的意念,加上他投射到摩根和其他人的信心,獲利約六億美金。就以單一意念來說,這絕不是個小數目。


至於其他參與計畫而獲利的數百萬人,並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這種驚人成就有一重要特徵,為本書縝密的體系提供強而有力的證據,因為此體系便是整個事件的經緯線。此外,美國鋼鐵公司營運興旺,成為美國最富有且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員工人數以千為單位,拓展鋼鐵的新用途,開拓新興市場,證明許瓦柏的意念果然「贏得」六億營收。由此可見本理論的可行性已被建立。
財富最初的形式便是意念!


財富的金額無限,只要人們把心中的意念付諸行動。信心就能破除極限!當你做好準備與人生議價時,記得,你要求的價錢就是你將得到的價錢。
同時也記得美國鋼鐵公司的創立者,在當時只是一個沒沒無聞的人。在他著名的意念誕生前,他只是安德魯.卡內基的「左右手」。之後他迅速爬升到握有權力、名聲和財富的位子上。


意念無疆界,全憑人定奪;
貧窮與富貴,皆由意念生。


本文作者 /  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

  本文摘自<
思考致富:成功致富的13個步驟>  由 久石文化出版社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verly07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